分数除法教学设计(教学设计 | 《分数与除法》)

分数除法教学设计

教学内容:
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69-71页“分数与除法”第一课时
教学目标:
1.     结合具体情境,通过观察比较,分数与除法的关系。
2.     运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,初步体会假分数与带分数互化的算理,会正确进行互化。
3.     培养观察、比较、抽象、概括等能力。
教学重点:
1.     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。
2.     通过探索,理解假分数与带分数的算理,掌握互化方法。
教学难点:
带领学生从运算的角度理解分数的意义。
课前准备:
PPT课件、交互式电子白板、云课堂计算机教室、若干张同样大小的圆片、彩笔、学生用剪刀、量角器。
教学过程:
一、创设情境,设疑导入新课
1.笑笑家有9个饼,爸爸、妈妈、笑笑3个人分,平均每人分几个?
笑笑家有6个饼,爸爸、妈妈、笑笑3个人分,平均每人分几个?
如果有3个饼,平均每人分几个?(师依次板书算式)
2.那如果是1个饼,平均每人可以分多少呢?
想一想,用什么方法来算?(师板书1÷3=)
结果是多少呢?为什么?
二、动手操作,探索分数与除法的关系
1.学生在圆片上画一画、涂一涂、说一说
得出。板书1÷3=
为什么?(把1个饼平均分成3份,每份就是。)
2.如果把这个饼,平均分给4个人,每人分多少呢?学生交流。
3.如果有3个饼,平均分给4个人,每人又分多少呢?(学生列算式)猜一猜:可能是多少?
4.小组合作,动手操作(用圆片折一折,画一画,剪一剪),找出结果。全班交流,展示两种分法。(了解算理)
5.你是怎么猜的?看看这三个除法算式和他们的分数值的商之间有没有什么关系?得出结论:被除数÷除数=(除数不能为0)
用字母表示:ɑ÷b=(b≠0)
6.小练习:
1.口答:5÷8=   7÷13=   3÷7=  7/8=( )÷( )  7/11=( )÷( ) 2/9=( )÷( )
2.课本P70“练一练”第1题。
三、一题两解,学习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
1.假如我有7个饼,平均分给3个人,该怎么分呢?(7÷3=)
学生列式后,动手分一分,并得出结果。(7÷3=7/3)
2.这个分数与我们之前学的分数有什么不同?
学习真分数、假分数、带分数的概念及读法。(板书:真分数、假分数、带分数)
(PPT出示定义)
3.小组全作探究,寻找与2互化方法。
师:从算式中,我们可以看出与2是相等的,那我就要请你们告诉我为什么了。
请得到结果的小组,利用手中的圆片,摆一摆,算一算,看能否得到2?
请得到2结果的小组,利用手中的圆片,剪一剪,摆一摆,看能否得到?
4.老师根据学生交流的结果列算式。提问:“6”是怎么来的?
5.小练习:假分数与带分数互化。
6.总结方法:
“假”化“带”:用分子除以分母,如果能整除,就化成整数;如果不能整除,商就是带分数的整数部分,余数做分数的分子,分母不变。
“带”化“假”:先将带分数的整数部分化成与分数部分相同分母的分数,然后将这个分数与带分数的分数部分相加。
四、练习巩固,学以致用
1.课本P70“练一练”第2题。
2.课本P70“练一练”第3题。(学生口答)
五、回顾课堂,总结收获
1.看来,同学们对这节课的内容掌握得都很好了,现在,我们回忆一下,这节课我们都探讨了什么问题,从这些探索中,我们都学到了什么?
2.作业:课本P71“练一练”第7题和第8题。

板书设计:
分数与除法
被除数÷除数=(除数不能为0)     真分数、假分数、带分数
用字母表示:ɑ÷b=a/b(b≠0)      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  
(大桥中心学校   江虹)

分数除法教学设计相关文章

版权声明